文 / 陳佳馨(特約綜合報導)
照片 / 弟兄姊妹提供

◆活動名稱:2025宣教嘉年華
◆主辦單位:台北真理堂宣教部
◆活動日期:2025/10/26(日)10:00–14:30
◆活動地點:台北真理堂一樓大廳與戶外廣場
◆活動目的:邀請弟兄姊妹一起參與,實際支持宣教
◆現場攤位:10組(柬埔寨、緬甸、沙巴、日本、澎湖、台東、雲林、文山、攜手街醫、愛心小站)
十月最後一個主日早晨,台北真理堂的大廳異常熱鬧。臉上畫著檀娜卡的學生們高唱著緬語詩歌,一轉身又見到柬埔寨的隆都花扇子和日本的國旗頭飾,走幾步還能嚐到道地的沙巴娘惹糕和清香的文山包種茶。10月26日,來自島內外的十個宣教據點齊聚在此舉辦一場「宣教嘉年華」,就是為了讓弟兄姊妹認識宣教禾場的需要與故事。
這場「嘉年華」不只是一部呈現宣教禾場真實樣貌的紀錄片,更是一封邀請你我看見需要、參與福音的邀請函。

▲長久以來,日本被認為是福音的「硬土」,但這次日本攤位上同工們各個熱情洋溢,邀請眾人寫下對日本的祝福,貼於看板上並拍照留念,成為日本宣教士們最佳的代禱守望者。

▲攤位同工邀請來賓加入「台北真理堂沙巴後援會」,一起為沙巴短宣事工守望。沙巴短宣隊不只一次深入當地探訪,主要服務對象是從菲律賓逃至沙巴的難民(多為蘇祿族或巴瑤族),提供口腔衛教、中英教學、頭髮義剪等活動。
%20-%20%E8%A4%87%E8%A3%BD.png)
▲當天20多位弟兄姊妹身穿緬甸民族服裝,於一樓大廳獻唱緬文詩歌「မြန်မာပြည်အတွက်ခရစ်တော်」。這三年「在台緬生團契」人數大幅成長,他們是短宣隊中重要的核心同工。
擴張宣教異象,從家門口走到地極
早自2010年起,台北真理堂就已經將每年十月訂為「職場宣教月」。然而,從2024年初的累代成全復興特會開始,上帝帶領教會看見更寬廣的藍圖,將宣教的眼界擴張到職場之外。「宣教是上帝對每一個人的呼召!」負責宣教事工的主任牧師蘇哲明強調,談宣教的定義要回到聖經,「『你們……要在耶路撒冷、猶太全地,和撒馬利亞,直到地極,作我的見證。』(使徒行傳一:8)宣教不單指跨文化宣教,而是由近到遠,在本地、本族、本家就可以開始作宣教士。」
年初,傳道部同工也尋得共識,確認了台北真理堂 2025-2033 年的核心目標是「成為一個宣教的教會」。因此,教會在十月規劃了一系列的宣教主日,分別談到家庭、職場及下一代宣教,而針對跨文化宣教的主題,更特別邀請陳維恩牧師(RA跨文化宣教訓練中心總幹事)來分享福音的寶貴與使命。
曾全家遠赴巴布亞紐幾內亞的Biem島部落宣教,深耕當地十年的他,卻說這並非來自對當地特別的負擔或呼召,「宣教不是一個感動或熱情,而是我們『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』(使徒行傳二十:24)。」他坦言,如果宣教只靠著對當地人的愛和熱情,第二天就撐不下去了;被上帝的愛觸碰,並決心跟隨福音的方向性,才是宣教士奉獻生命的理由。他提醒會眾,上帝要我們把福音帶出去,而不是讓祝福只停留在自己的生命中。
陳維恩牧師也強調,上帝已清楚給予我們宣教的訊息,而基督徒必須作出選擇,是否要將生命與永恆的事連結。「在基督徒的生命中,有些事比平平安安、舒舒服服活下去還來得更重要。」

▲這是陳維恩牧師繼9月中旬於2025全球華人福音大會的兩場精彩證道後,第三次站在台北真理堂講台上跟弟兄姊妹分享傳福音的使命。(圖為10/25週六晚青崇)

▲陳維恩牧師說,宣教不是一個感動或熱情,而是上帝要我們把福音帶出去,不要讓祝福只停留在自己的生命中。
.jpg)
▲蘇哲明牧師(右)說,這一年多來,不只是看到宣教成果,最感動他的是看到弟兄姊妹願意分別時間、出錢出力,真實參與在上帝的工作中。秦志賢傳道(左)目前負責文山家庭關懷中心的開拓。
離開本族本家,後援支持不可少
參與宣教工作必然面對困難,卻非遙不可及。而舉辦宣教嘉年華最主要的目標之一,就是鼓勵人人都成為宣教士。「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作一個福音移民,但仍然可以成為宣教士的團隊。」蘇哲明牧師認為,過去教會經常將宣教工作看作第一線同工的任務,但卻忽略了他們需要後援支持的團隊。宣教士家庭離開原本的牧養圈,獨自面對陌生文化和生活困境,孤單是很大的挑戰。因此,建立「後援會」非常重要。
宣教據點除了長期需要金錢奉獻和人力支持,也非常需要即時關懷代禱的後援團隊。因此,會場中各個宣教攤位都有QR Code的告示牌,每位弟兄姊妹只要掃描加入就能成為「後援會」一員,透過 LINE群組或官方社群帳號即時獲得資訊,隨時隨地參與宣教事工。「上帝在調整我們的眼光,沒有所謂宣教士的成功或失敗。」蘇哲明牧師相信,這是未來推動全教會宣教的方向,「不是把責任加諸在宣教士身上,而是整個教會要一起做。」
當天,在柬埔寨的攤位忙進忙出的匡曉薇全家,今年夏天才剛從當地短宣回來。起初,匡曉薇正是從柬埔寨宣教士家庭的代禱信中得知,他們的孩子很需要長期穩定的朋友,所以趁著學校四月假期與女兒前往柬埔寨探望。當地宣教士家庭看到有家鄉的人來訪,「那個笑容,笑得嘴都合不攏!」八月,她更邀請先生張文昌同行,一起回應且投入教會發起的柬埔寨短宣隊,這次她擔任領隊一職,帶領短宣夥伴們在當地透過中文教學、魔術、遊戲和禱告分享福音。兩次的探訪不僅孩子們成了好朋友,回台後,短宣團隊也持續每個月穩定在線上與宣教士一起禱告。「感覺起來,柬埔寨的事就是我們的事!」
想起當地孩子們專注渴望的眼神,和當地居民領受禱告後眼角的淚光,張文昌和匡曉薇全家也毫不猶豫地投入這次宣教嘉年華的擺攤服事,只願能多為柬埔寨發聲,「我們都願意成為耶穌愛的管道,使人人遇見耶穌。」這份單純的回應,正是宣教的核心。
大人到孩子,人人都是宣教士
而這場宣教的盛會,不只對成年人發出邀請函。每個宣教攤位前,不乏擠身站滿神情專注的孩子們,認真地聽著不同宣教禾場的文化和代禱需要。兒童牧區負責人楊載新傳道告訴我們,十月也是兒童的宣教月。兒童主日學特別安排每週分享早期宣教士們來台的故事,更藉由一年一度的「認識我們的教會 ‧ 兒童版」,讓孩子認識真理堂的根源,記得這是一間由宣教士、藉著禱告建立的教會,「我們希望孩子永遠不要忘記這件事,並學習用禱告參與生活中的每個細節,好叫他們真的得著福音。」
而這次嘉年華恰好也與兒童宣教月主題相呼應,孩子們能親自走進各攤位,透過聽、看、摸、聞直接感受現場豐富的影像、歌舞和互動活動,真實體驗宣教的多樣面貌。楊載新傳道非常認同地說:「這樣的經驗對孩子來說,比起單純聽故事,更能在心中留下印象。」在孩子們單純相信的眼神裡,讓人看見上帝的呼召是給每一個人的。而且不論年齡、不論地點,大家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在祂救贖萬民的計畫裡。

▲10/26兒童主日學的主題是宣教嘉年華,孩子們在攤位上,透過五感方式去認識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特色,深入探查體驗的趣味過程中,也為孩子們埋下宣教的種子。

▲「檀娜卡」(Thanaka)是緬甸傳統防蚊防曬的護膚乳液,攤位現場為賓客們在手上或臉上蓋上葉子圖案的紋路,大人小孩都熱情體驗!
.jpg)
▲今年匡曉薇與家人探訪了柬埔寨宣教士俊德以榮全家兩次,對柬埔寨宣教事工有很深的負擔,攤位現場先生與女兒展示的福音魔術,吸引很多孩童的注意力,幫助大家更認識柬埔寨。
被遺忘的角落,遇見真實的上帝
「這一年多來,重點不只是宣教成果,我們最感動的是看到弟兄姊妹願意分別時間、出錢出力,真實參與在上帝的工作中。」蘇哲明牧師分享道,教會過去一年多來持續在積極推動宣教行動,包括開拓據點與連結機構,今年更有9組國外短宣隊、37組國內短宣隊和多次訪宣行程,數百位弟兄姊妹共同參與宣教行動。
今年,蘇哲明牧師也開始親身參與短宣隊。在泰南,他親眼看見許多破碎的家庭和生命,跟著短宣隊走進被社會遺忘的角落。那些生來就是水腦症卻無人照顧的孩子,和癱倒在地無法自理生活的長輩……除了為他們洗澡、打掃、唱詩歌,短宣隊也給予陪伴和福音的信息。上帝的愛觸摸現場所有人,服事者和被服事者都不停地流淚。參與短宣回來不但不疲倦,內心反而充滿電,「明明是我們去給,但越給裡面越被上帝的愛充滿。」
說到這裡,蘇哲明牧師的眼中充滿淚水,「走出去,就會經歷到上帝好大、好真實、好活!」這種深刻的觸動,只有親自站在短宣的第一線才會明白。
建立宣教工人,裝備與連結的更新
宣教的推動,也促使教會在裝備上有新的思考與突破。RPG小隊長訓練課程,成為近年宣教發展的重要關鍵。從以往注重個人靈修、愛主親近主以及禱告的培訓,教會不僅積極裝備福音工人,也轉向更強調「建立關係、建立團隊」的能力。
蘇哲明牧師進一步提到:「當我們走進陌生的禾場時,就會發現當地的團隊和居民根本不認識我們。我們不是去當空降部隊,必須要學習如何與人同行、如何關心當地需要。能聆聽、能連結、能分享,這才是有智慧的宣教。」
為了讓宣教更有深度,真理堂也與多個宣教機構連結學習,包括IMF、OMF、CCMN與RA等(註)。「他們很樂意幫助我們,毫無本位主義,願意分享他們各自在跨文化宣教事奉裡的經驗。」蘇哲明牧師感恩地說。透過與外部機構交流,教會從零開始學習如何擬定策略、如何支持短宣與長宣。
有趣的是,在討論短宣補助制度時,教會起初希望以經費支持來鼓勵更多人參與,但宣教機構的建議帶來了新的方向。話鋒一轉,他熱切地提醒:「鼓勵很重要,但不能完全靠補助。服事者要自己付上代價,心才會被預備。」而這樣的調整果然結出好果子:有弟兄姊妹願意一再回到同一個據點,持續服事、奉獻,從一次參與變成長期委身。「委身」成為長期宣教士的起點,也經常是從一次的短宣中開始的。教會未來盼望透過這樣的方式,鼓勵更多弟兄姊妹參與宣教工作。
打開來自上帝的宣教邀請函
宣教嘉年華熱鬧落幕,但攤位上各據點的宣教士們仍會回到持守於各地的禾場,繼續以信心面對無數的挑戰。領受蒙福的生命,是為了使上帝得榮耀;看見福音的祝福,是為了帶著上帝的愛走到更遠的地方。正如同詩篇六十七篇1-2節所說:「願上帝憐憫我們,賜福與我們,用臉光照我們,好叫世界得知祢的道路,萬國得知祢的救恩。」這份將生命與上帝連結的邀請已經寄出,正等候我們隨時回應。

▲台東真理堂近兩年看到當地需要,熱切推動兒少青大等團契牧養事工。這次攤位上利用厚紙板自製「拉繩迷宮」,遊戲者可用左右兩條繩子控制板子角度,讓彈珠一路往上,而不掉進洞裡,吸引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。

▲你知道「雲林縣」的台語怎麼說嗎?雲林攤位有大批虎科大及雲科大學生,熱情主動進行台語教學並義賣超人氣零嘴烤玉米,中午即銷售一空。這些參與其中的大專生同時也正經歷成為福音「愛」的果子的喜悅!

▲當日本宣教同工詹登凱弟兄(左一)遇見澎湖印尼移民關懷事工的呂理彬、Rose夫婦(右二人),不論是「來去澎湖住兩晚」或「我願意來祝福日本,委身為日本禱告」的邀約,都讓人心心相惜,更多地彼此交流祝福。
【註】
IMF│Internet Mission Forum,網絡宣教論壇。
OMF│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,中華基督教內地會。
CCMN│Cell Church Missions Network,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。
RA│Radius Asia跨文化宣教訓練中心。
★若您是真理堂活動的參與者/策展人/同工/代禱者,歡迎您寫下在活動中的看見/觀察/感動/評論,我們將與您聯繫,一起見證上帝的美好作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