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禱告中建立的家
經過將近三年的工程,信義學舍在2011年完成改建。新穎的建築,讓路過的人總忍不住多看幾眼,但在讚嘆聲之後,很少人想像得到,五十年前上帝是如何使用那筆從阿拉斯加漂洋過海而來的奉獻,把一間小小的橡膠工廠,變成建造生命的搖籃。
許多人對信義學舍的印象可能就是「規定很多」,除了每週要固定聚會、輪值打掃外,還有門禁、斷網的限制,和一般人對於大學生活的期待有一段落差。雖然如此,許多住過學舍的人卻覺得,學舍給他們最深的印象就是「家的感覺」,甚至有人認為那裏的生活,「比家還要更像家」。
「那是一種很被接納的感覺。」曾經在學舍住過三年的徐同學表示:「回想大一剛住進學舍的生活,心裡總是充滿感謝。但是到了第三年,宿舍的成員有了更動,她也開始和室友產生磨合。徐同學表示,當時在輔導的幫助之下雖然曾試著溝通,卻還是很難克服彼此之間的差異,直到其中一位室友在多年後寫信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並道歉,大家才又重新面對彼此的關係。「那個時候我開始體會到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和自己很不同的人,但幸好後來大家還是能坦誠地說開。」
大學時代都住在學校宿舍的陳姊妹,搬入信義學舍後感受到兩個環境大不相同。她表示,「對我來說,學舍是一個恩典的地方,但也是一個學習的地方。雖然有很多的規定讓人覺得不自由,像是不能決定室友,遇到衝突還要花時間解決等等,但我認為如果靠著信仰去調整自己,願意面對並調整自己的人就一定會成長。像我現在就越來越重視房間整齊了,哈!」
目前住在信義學舍的鄭同學也認為,和住在學校宿舍的經驗比起來,學舍的生活確實更容易面對人際的磨合,但也讓人更真實地面對衝突。剛搬進學舍時,她發現室友的生活習慣和自己差很多,卻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而選擇一個人默默忍受。直到室友發現他一個人躲在房間流淚,才坦白地和對方溝通。
「我認為真正的自由是可以去做那些你不想做的事情。」曾經選擇不住學舍的吳同學,大學畢業後也住進了學舍。她認為,當一個人只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也是一種不自由。想通這個道理之後,她更能體會學舍在設立規定背後的用心。
若要把學舍的生活濃縮成幾個字,那就是「生活紀律、彼此相愛和同心禱告」。這是真理堂希望透過學舍生活培養的三大領袖特質,也是所有住進學舍的人都會收到的禮物,就像是一個印記,烙印了每個在學舍搖籃中成長的生命。
壹、信義學舍的使命
服務外地大專生,訓練青年主門徒。
貳、信義學舍的異象
服務:提供外地大專生一個良好的生活、讀書與信仰環境。
訓練:透過教會資源、宿舍的聚會活動與生活規範,幫助學生懂得使用聖經的價值觀建立好品格,活出身心靈健康的生活,並在團體中學習愛與順服。期待學生克盡本份─課業專心、生活用心、與人相處有愛心,在家庭、學校、社區(社群)和未來職場帶出好的影響力。
參、學舍租金說明
學舍租金全數使用於網路、保全、設備採購與修繕維護等費用;水、電、瓦斯等費用,由各樓層舍友平均分擔。每學年學舍租金可能因舍友使用狀況作調整,實際情形依信義學舍管理團隊公布者為準。※從103學年度開始,信義學舍將會到校園附近另外開設政大分舍,租金等相關資料與現在相同,唯硬體設施有別,目前暫不提供相關照片,詳細硬體設備可於面談時詢問面談人員。
肆、信義學舍軟硬體設施
1、寢室固定設備:除提供床位、書桌、檯燈、書架、椅子、衣櫥等固定設備,寢具須自備。
2、衛浴設備:每間皆4人共用一間浴室及一間廁所。
3、網路設備:房間及公共區域皆有無線網路覆蓋
4、電話通訊設備:寢室裝置公用電話,供各寢室通話,以及接通外線電話;無法對外撥打。
5、公共區域:設有投幣式洗衣機、投幣式烘衣機,免費脫水機,冰箱,飲水器,流理台,鞋櫃,陽台曬衣架,清潔用具及小型家電(電鍋、烤箱、微波爐、吸塵器)。
6、一樓設有廚房及交誼廳,地下二樓設有置物櫃及腳踏車停車場。
7、安全維護設施:電梯及樓梯出入口裝設門禁卡感應器,以及錄影監控系統;門禁卡僅得進入同性樓層及公共區域樓層。一樓全天24小時有工讀生或保全人員輪值,並於公共區域樓層巡邏。每年皆會與轄區所屬消防分隊舉辦消防講習;消防系統均委託外面專家廠商每月定期保養檢測。
8、空調設備:每間寢室皆有冷氣,依使用者付費原則,舍友須購買冷氣卡始得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