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╱顧瓊華(特約整理報導)
Q1:想請蘇牧師談談起初您認識蘇哥時,您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有哪些?二位蘇牧師是怎麼熟悉起來的?在您眼中的蘇哥,有哪些特別適合做牧養事奉的「特質」呢?
1993年我讀華神第三年時,來到真理堂實習。那時,我常常看到一個又瘦又高、面貌俊俏的男子在真理堂晃來晃去,悠哉地騎著腳踏車就晃進教會──大家叫他蘇哥。後來我才知道他從小就來真理堂,當時真理堂還沒改建,他有事沒事就來逛逛,爬牆、鑽氣窗啊,裡裡外外都非常熟悉,真理堂可說是他的另外一個家。
跟他更多認識後,知道他17歲時脊椎開了一個很大的刀,徘徊在生死關頭,最後經歷上帝的拯救。我們都覺得他是一個活見證,見證上帝奇妙的作為,因此我們會常常宣告,他會成為我們當中最長壽的,長長久久被上帝使用。
1995年,真理堂轉型為小組化教會,將牧養團隊分為東西區、南北區。當時,楊麗芬區牧、周麗珠區牧、蘇哥和我都被分在東西區。我們四個人個性大不相同,如果用DISC人格行為分析來看,楊姊是D,又快又準、目標導向;麗珠姊是C,非常細膩又很有步驟;蘇哥是S,是團隊中的穩健因子,善於傾聽與協調合作;而我是I ,充滿熱情,喜歡人際互動。
我們開起會來很精彩,不過我常常講不過他們。幸好蘇哥是S,只要他在,不管是誰都會覺得被他支持到。蘇哥是溫暖的代表,會同理我們每一個人,並且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時候,提出比較人性化的建議。我們又喊他「智多星」,因為他會從跟我們不一樣的觀點看事情,尤其是,從牧養的角度可以怎樣幫助一個人成長。我們常常針對「問題」來解決,而他所針對的卻是「需要」。比方說,我們一起辦小組長培訓,蘇哥在開完會之後會提出:是否可以加多一點元素,讓參加的小組長感受到被肯定和鼓勵?這種很有人味的想法,令我非常欣賞。
同時,我看到蘇哥的另一個特質是,他很喜歡做個人工作,他的牧養很多時候都是跟人約會,感覺上很悠哉,他喜歡跟人約在咖啡廳談話勝過在教會的約談室。其實這是他對人的看重,他不希望只是跟人建立事工上的關係,而是喜歡跟人建立真正的友誼。我想這是跟他一起服事快三十年,他影響我最深的一種服事態度。
▲2001/9/9 蘇奕璋牧師(右)按牧典禮中,陳文慧師母上台祝福與致謝,她輕鬆幽默的話語,為莊嚴神聖的時刻帶來可愛歡樂的畫面。左為楊寧亞牧師。
▲1993年,身為真理堂第一批區長的蘇哥帶領分區的研經班。
▲蘇哥很有繪畫的恩賜,他信手拈來,文圖之間便有幽默逗趣的巧思與創作,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的代禱信上都有手繪畫作。圖為他的愛犬查理。
Q2:像您說的,蘇哥是一個暖心、喜歡與人做朋友的牧者,能否也談談您們私底下的一些互動?這樣的蘇哥無論是從生活面或牧養端,對您又是個怎樣的存在?
我自己也被他關心過。剛來真理堂時,有一陣子我暈眩得很厲害。有一天早上我暈眩到嘔吐,感覺快死掉。第一時間我想到蘇哥跟我說過,他有一個家庭醫生在中華路。我打電話給他:「蘇哥,我不行了,要看醫生!」電話打完沒幾分鐘,他就出現在我家,開著車來載我去中華路看診。
醫生說,我的暈眩應該是梅尼爾氏症造成的,就是內耳不平衡造成的暈眩,所以他送我回家後,又主動幫我詢問文慧(陳文慧師母當時是台大醫院藥師)要在台大醫院掛哪一科。後來他幫我找到當時台大最負盛名的暈眩科醫師,問到後,又主動幫我掛號,那時台大掛號都滿了,他竟然又輾轉找到這位醫師有在郵政醫院看診,要我趕快去掛號。這一連串的服務令我非常感動,一直銘記在心。
我跟蘇哥除了是同工的關係,也是無話不談的朋友!有些時候他對我的關懷,雖只是一、兩句話而已,但我就覺得被切中需要。他常常跟我說:「ㄟ,我們去陽明山走一走,去喝喝茶、吃一下美食。」(我感到虧欠的是,說好要去陽明山,都還沒約成,不是他的原因,是我的原因)這裡我想表達的是,這就是蘇哥的溫暖,他喜歡跟人建立真實的關係。。
真理堂一直很期待弟兄姊妹做開放家庭的事奉,但真正長久持續開放家庭的,蘇哥家大概是唯一。他接待了很多弟兄姊妹去他家,也接待很多外籍朋友。即使太太文慧生病後,他一邊體貼入微地照顧她,一邊還是繼續開放家庭,這一點令我非常佩服。
另外,我們聚在一起時,常常會討論牧養的問題,每次我請教他,他都很有耐心地從他的角度給我建議。我也很喜歡跟他一起預備講道,曾有好幾年的時間,我們兩個都會一起合作,負責一個月一次的主日崇拜信息。通常,我速度比較快,會把講稿大綱先寫好給他,但他不一定會按照我的,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。他不喜歡制式化,總希望可以很有創意、很有趣地跟會眾對話。因此,他雖然不按照我的大綱,我倒是很喜歡看他的大綱,參考他的講稿,常常在當中獲得很多很好的靈感和啟發──是我沒有想到的,令我受益良多。
Q3:蘇哥是否也有些有趣卻不為人知的一面?
蘇哥的心肺功能不好,所以生活中很容易不經意地就打瞌睡──他開會也睡、老師上課也睡。有一次,我們在華神上傅立德牧師的課。他一直睡,傅牧師就一直忍,忍到最後下課前,蘇哥突然醒過來,竟然還能問傅牧師問題,傅牧師氣死了!傅牧師說,你剛剛一直睡,然後你醒來竟然還敢問我問題,我們在旁邊笑到不行!
這就是蘇哥可愛的地方。聽他牧區的人說,他在輔導的時候也會睡著,但是人家一講完他就醒了,而且還能精準地幫助那個人,解決他們的問題。他雖然身體在睡覺,靈魂還是甦醒!到現在我們還是常常笑他,這算是他的特異功能。
Q4:從您的分享中,我們看見蘇哥是一個多面向又豐富的人,他也從小至今都委身在台北真理堂這個大家庭中,作為會友的我們,可以從哪些面向來看他帶給教會獨特的祝福呢?
我看見蘇哥帶給教會三個很大的祝福。
第一是,宣教|蘇哥對宣教充滿熱情跟堅持,當我們一直集中在注意自己的牧區或教會的需要時,他卻不斷地提醒大家:要宣教,要走出去──帶給整個真理堂極大的貢獻,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。
第二是,作牧訓主工人的督導|蘇哥花很多時間看守這個事奉,我認為他居功厥偉。每當教會有需要培育的領袖,會先到牧訓接受培訓裝備,就由蘇哥督導他們。他會去關懷這些人,看他們有沒有寫作業、事奉狀況如何、上課有沒有收穫成長等等,儘管這個過程需要花很多時間,蘇哥還是非常認真地做這件事,而且甘之如飴。在這個事工中,他比其他牧者有耐性很多,他就像在繡花一樣,很細心地在督導。我認為這跟他的人格特質有關係,就是對人感興趣、樂意關心人。
第三是,外語團契的服事|蘇哥和文慧齊心接待很多外籍的弟兄姊妹,帶給他們好多的溫暖和接納,讓他們願意選擇真理堂成為他們的家,其中包括曾經成員破百的英語團契和現在的韓語團契。其實蘇哥的英文不怎麼樣,韓語更是只會說兩句(安妞哈塞呦/你好、看啥哈密達/謝謝),但是他很有膽、很敢說,最重要的是很有愛──願意無差別地接待與關懷他們,用上帝的愛打破語言的障礙,讓這些「寄居者」在真理堂被接納、被關懷、甚至起來成為服事人的同工。在二十幾年前,他就開始「家門口宣教」,對這些外籍宣教士和外籍學生,幾乎不間斷地服事他們,使他們得到很多的愛和美好的愛的團契。我覺得這一點是上帝給他的非常寶貴的負擔。
這個事奉持續將近三十年,這些受到蘇哥、文慧服事的外籍弟兄姊妹回去海外後,有很多人也學他的榜樣繼續服事人,甚至也有些外籍夫婦受到鼓勵而成為傳道人。不僅如此,蘇哥還是一位很願意成全人的牧者,就像他在愛網服事的時候,極力推薦年輕有為的守愚起來接他的棒一樣(註)。這是非常棒的一點。
▲蘇哥和文慧姊的家時常開放給牧區弟兄姊妹聚會使用,透過美食餐點和自由輕鬆的談話與接待,許多新朋友自然而然地變成慕道友,進而受洗成為主內肢體。(圖為外語團契聚會)
▲近三年來,蘇哥擔任三蘆家庭關懷中心的督導牧師,每個主日崇拜聚會中,會眾穩定出席。
▲2020/6/26 蘇哥在他的臉書上公開了這張可愛的照片,並寫道:「有些心裡話不用說出來,但其實你我都知道…」,是他對另一半文慧姊深情的表達。
Q5:最後,想請蘇牧師給蘇哥、蘇哥持續服事的三蘆家庭關懷中心一些祝福。
長久以來,蘇哥服事主的心志一直令我滿心感動。特別是,他服事文慧師母的用心與耐心,若寫成劇本、拍成電影,一定會是非常棒的見證。此外,作為三蘆家庭關懷中心的督導牧師,他盡心竭力地在三蘆的事奉上努力。根據我的觀察,三蘆這個開拓點就像是蘇哥生出來的另外一個孩子,只要他體力夠用,他就盡全力地支持。尤其是,他一直希望可以為三蘆的弟兄姊妹找到更好的崇拜點,讓堂會可以有更好的發展。我想,三蘆給蘇哥最大的安慰,就是這裡的弟兄姊妹們彼此相愛、互相服事,並且不斷地帶領人認識耶穌。這樣,我覺得蘇哥就會快樂得不得了!
我很難想像,蘇哥的身體是在怎麼樣的一個不舒服之狀態中,但他卻仍然把上帝擺在第一,很堅定地不停止服事主──這已經遠遠地超越我所能理解的,我很感謝他在我們當中活出美好的見證。我給蘇哥的祝福是:身體健康,天天被上帝的愛充滿,持續被主大大使用!
▲日前甫出院的文慧姊,尚需於家中休養,蘇哥說他最大的心願是太太可以早日脫離臥床的日常,衷心期盼能像先前的生活那樣,陪伴她走入戶外曬曬太陽。
▲2025/7/13「幸福牧區回娘家」歡送蘇哥榮退聚會中,蘇哥的屬靈父親楊寧亞牧師出席致詞,勉勵蘇哥未來在培訓傳道人職事上繼續為主效力。
▲2025/7/29 台北真理堂蘇奕璋牧師榮退感恩聚會,典禮中的神祕嘉賓傅立德牧師夫婦透過影像方式,表達他們心中對屬靈家人「奕璋」、「文慧」的愛和祝福。
▲榮退典禮結束前,不同世代的牧者傳道同工齊聲為蘇哥心心念念的文慧姊健康,以及三蘆家庭關懷中心牧養交棒和尋得新堂點祝福禱告。
【註】蘇奕璋牧師曾任愛網全人關懷基金會執行長一職,當時同工陳守愚弟兄在蘇奕璋牧師的培訓帶領下,後來承接愛網執行長一職,去雲林宣教回來後更成為愛盟家庭文教基金會執行長,目前是台灣啟發辦公室職場事工主任。
【附錄】蘇奕璋牧師在台北真理堂服事年表:
★若您是真理堂活動的參與者/策展人/同工/代禱者,歡迎您寫下在活動中的看見/觀察/感動/評論,我們將與您聯繫,一起見證上帝的美好作為。